首页>商业 > 正文

教学质量论文

2023-09-01 09:01:20来源:互联网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质量论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这16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教学质量论文相关的文章。


【资料图】

篇1:学校教学质量论文

1.教学质量及教学质量评估的内涵

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估不仅仅反映了教育活动本身的进展和成果,更加重要的是教学质量的评估结果能够对于未来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指导作用,是教学质量提高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本文中,笔者认为教学质量评估是指在一定的目标和标准的约束和指导下,通过相关的教学质量理论和方法,对于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和是否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的价值评估[2]。这样的价值评估必须要有一定的客观的事实依据,否则整项评价就会显得过于主观而失去了参考和利用的价值。

2.教学质量的分类

2.1教学结果质量

教学质量往往会被单一的认为是教学结果的质量,虽然这样的看法过于片面,但是实际上也反应了结果质量在教学质量中的重要性。教学的结果质量包括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质量和教师教授的质量[3]。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质量往往被解释为学生经过了教育活动的“加工”之后得到的结论和成果。这样的果的说法过于抽象,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水平、创新能力等都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质量的体现。另一方面,教师教授的结果在教学质量评估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虽然现在的素质教育提倡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但是教师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2.2教学过程质量

教学活动中的过程质量在传统的结果导向型的教学质量评估中往往会被忽视,但是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育过程的质量的提高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育活动的过程质量可以被分为学习过程质量和教学过程质量两大方面[4]。学习过程质量针对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从学生的角度来阐述了学习过程中投入的精力、采取的学习方法等进行学习是怎样影响最终的学业水平或者其他学习成果的好坏的。另外一个方面是教学过程质量,教学过程质量主要强调了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者激励措施能够起到的作用。

3.高考成绩不公开后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策略

3.1建立教学质量绿色评价五项指标体系

知识经济时代的加速到来使得我国的教育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尤其是高中教学质量的评估策略,不管是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还是学生自身的多元化诉求,都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估策略提出了要求。笔者在结合教育工作者的相关实践和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之后认为“建立教学质量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合适的教学质量评估策略。建立教学质量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最先由上海市教育部门提出。笔者的结合了高中教学实际之后认为适合高中教育的“教学质量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五个指标。这五个绿色评价指标分别为:学业水平指数、品行道德指数、身心健康指数、学习动力指数和师生关系指数。

在这五个指标中,学业水平指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高考成绩不再公开,但是学业水平的提高仍然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基本保障;品行道德指数考察的对象是学生的社会行为,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行道德是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重视教育质量中的学生品行道德指数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的诚信、责任心和公德心等良好品格;身心健康指数不仅仅包含了学生本身的身体健康,还包括学习状态和方法可能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直观的来说就是学生的"睡眠时间、补课的时间、用脑时间等。

最后的两项指数分别为学习动力指数和师生关系指数,学习动力指数包括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发展的需求,也包括了老师对于学生的激励,这说明了学习动力指数和师生关系指数实际上时相互影响的两项指数。“教学质量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已经通过试点项目得到了比较好的成效,作为一套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在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之后能够进一步的而提升教学质量,是高考成绩不公开后学校教学质量评估能够采取的比较合适的策略之一。

3.2实施学生的学习过程性评价

为了更好的评估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在高考成绩不公开之后,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性的评价,对于学习的投入、过程和结果等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和评估,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改善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在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性评价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即时评价和保存档案评价。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时性评价可以结合上文提到的五个指标来考察,不仅仅促进学生的学业水平的提高,还需要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指数和品行道德指数。通过即时性评价能够扭转目前的眼中依赖考试结果的教学质量评估的模式,填补高考成绩不公开之后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出现的空缺和失衡,是对于教学评估手段和策略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档案袋评价。虽然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也用到了档案袋评价的方式,但是很多学校在封存了档案袋之后没有很好的利用档案袋中的资料,无法将繁复的档案袋资料真正的运用到对于学生的评价中去,因此档案袋评价需要实施更新和改革。

3.3注重对于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不仅仅要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提升学业水平,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也要不断的提升,教师自身也要有非常具有建设性的发展,否则就无法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中始终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对于教师进行发展性的评价能够很好的促进教师的职业素养的提高,激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动性,促进学校的人才储备的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发展。对于教师的发展性的评价也可以参照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建立相关的记录袋,时刻记录下教师的个人发展的问题,不仅仅能够记录下教师个人发展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和得到的收获,还能够让学校更好的了解各位教学工作者,更好的组织教学工作。

4.结语

本篇文章在介绍了教学质量评估的相关概念之后,重点分析了三种教学质量评估策略,并且结合了相关的实际案例。对于教学质量评价策略的研究,不仅仅能够填补教学评估体系中出现的空缺,还能够很好的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育质量的配置。

篇2: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探讨论文

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探讨论文

摘要:

文章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容易出现教学语言抽象、教学手段单一、不注重教学的整体性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即通过情境导入,加深学生理解;运用化学实验,调动学生兴趣;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化学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有效途径

高中化学涵盖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等方面的重要知识,其知识涉及面相比初中阶段更加全面和详细。而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和抽象化,学生的学习难度不断增加。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化学学科的学习问题,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必须积极地探索,实践高效且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语言抽象。

虽然素质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高考依然是高中教学的重中之重,大多数教师因为教学时间紧张更愿意采用“老师讲,学生记”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所使用的高中化学教学语言也比较抽象,例如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化学平衡”,结构化学中的“晶体品质”等专业性很强的知识点,如果教师完全按照课本,用标准化的教学语言讲述这些专业知识,不使用一些趣味性、艺术性的语言,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理解。

(二)教学手段单一。

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主要从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所涉及的知识比较繁多,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比较吃力。而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没有使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或者恰当的教学情境将高中化学的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使得学生没有完全理解知识的精髓和内涵。

(三)不注重教学的整体性。

高中化学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十分紧凑,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个章节的知识没有学习好可能会影响到下一个章节甚至是之后全部化学知识的学习。而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重视教学的整体性,把各个章节拆开来讲,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七零八落,无法将前后的学习内容连接起来,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情境导入,加深学生理解。

情境导入可以通过多媒体声、像、图、文,构建生动形象的情境,展示与本节内容息息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比如,学习有机物中各种烃的结构时,由于对立体几何知识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很多学生靠自己想象是无法理解的。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个结构的模型,并且让学生自己尝试动手制作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很清楚碳原子和碳原子以及碳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的具体数量和相互关系,使原来很难理解的结构变得一目了然,并且因为自己动手做过,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能更加深刻。

(二)运用化学实验,调动学生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知识内容需要经过现场实验来验证,正是由于这种实践性,学生需要在化学实验中学习化学规律和原理。比如,在学生学习皂化反应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制造肥皂的实验,让学生在制作身边事物的过程中体验化学来源于生活的真谛。再比如说学习SO2的性质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块内容,教师可以引入一个实验设计:首先在一个集气瓶内充满SO2气体,再把它倒置在一个滴了几滴石蕊试液的水槽中,不断地震荡瓶子,就会发现瓶子中的水不断上升,并且变为红色,这时肯定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于是,教师在讲授SO2能溶于水的性质时,学生就能充分理解并且掌握。

(三)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化学思维的培养。

化学来源于生活,如果能把教材上的内容与实际结合起来,可能会更加具有说服力。例如,在教学蛋白质的性质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真丝与人造丝之间的区别以及生活中如何进行鉴别,鸡蛋煮熟后有没有办法变生鸡蛋等问题,这样把实际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有意识地联系生活,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联系实际和前后的学习内容,做到承上启下、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比如说化学的整体思维,让学生将过于零散的条件归为一体,从整体上进行思考和解题,达到综合化学条件、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在“由K2S和Al2S3元素组成的混合物中,这两种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含有32g硫元素的这种混合物的质量是多少?”很多学生一拿过来题目就想利用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具体的计算,可是计算量太大,容易出错且浪费时间。此时,应该将两种物质看作整体,得到化学式K6Al4S9,再经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三、结语。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让高中化学教学变得生动且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张宫开。提高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

[2]谭世欢。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3]沈明霞。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研究[J]。学周刊,(12):90―91。

[4]张春玲。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有益探索[J]。教育界,(1):78―79。

篇3:浅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浅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摘 要: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既是理论研究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既有认识方面的问题,更有操作层面的问题。课堂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主阵地,如何设计数学课堂,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论文发表,发表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高效课堂教学论文投稿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既是理论研究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既有认识方面的问题,更有操作层面的问题。课堂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主阵地,如何设计数学课堂,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以下简称《课标(20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这便是指导我们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总方针”。笔者在认真研读上述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时,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家陈省身曾经说“数学好玩。”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一个道理,数学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有兴趣的学习活动,一定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抱怨学生不愿意学数学的“声音”,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引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研究教材与学生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结合具体内容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案例1你能判断吗?

学生在学习证明前,已经利用观察、实验、归纳和类比等方法通过合情推理得到过一些数学命题,但用这些方法得到的命题不一定都是真命题。为此,可让学生观察两条线段是否平行?图两个粗线黑框是正方形吗?

这样引入,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观察后,积极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由于受背景的干扰,常常会产生错觉,得到错误的判断。

事实上,两条线段是平行的,但由于背景的干扰,许多同学往往认为它们是不平行的。两个粗线黑框实际上都是正方形,由于背景线条的干扰,很可能会产生变形的错觉。

在学生议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总结:

我们通过合情推理得到的结果,有些是正确的,有些不一定正确。要确定命题的正确性,还需要一步一步有根据地说明理由,通过推理的方法加以证实。在数学学习中,要抛弃直觉的偏见,需要敏锐的观察和科学的思维。只有摈弃“想当然”,才能识别假象。从而轻松愉快地引入学习课题――为什么要证明。

2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数学思考活动

《课标(年版)》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教育,在“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无论是题型模仿,类型强化,还是技能操练都离不开数学思考。因为学生只有通过数学思考才能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通过数学思考,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数学的本质,从而在创新意识上得到发展。

案例2你能找到的坐标吗?

将自然数按图3中的规则,每个自然数都对应一个坐标,如数3对应的坐标是(1,1)。则数2015对应的坐标是。

图3析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发现有关规律的能力。经过思考可以发现许多规律:如奇数的平方都在第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而且在每个数所在的边上,它的左边的数的个数(包括本身)等于这个奇数。由此,我们找出数2015所对应的坐标。因为452=2025,所以2025的坐标是(22,―22)。2015=2025―10,所以2015的坐标是(22―10,―22),即(12,―22)。

让学生学会思考的重要性不亚于学会知识本身。这种“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的思考实质上就是“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它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等等。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就能形成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素养,这种基本的素养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活动

《课标(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的过程,对于定理、性质、运算律、公式等知识的学习,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出发,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实验、观察、分析、综合、计算、推理、判断等数学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发现知识,从而得到有关的结论。

案例3平方差公式a2―b2=(a+b)(a―b)的探究发现过程。

首先引导学生取一张硬纸片,剪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并且在上面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a>b),如图4所示。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剩下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2)把剩下的部分(阴影部分)沿着虚线剪开,用这两部分能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3)计算出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是;

(4)由此你能得到一个什么公式:。

图4图5学生对问题(1)很容易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b2。(2)通过尝试拼成如图5所示的梯形。(3)根据梯形面积公式,得到12(2a+2b)(a―b)=(a+b)(a―b)。(4)a2―b2=(a+b)(a―b)。

学生在动手、操作、计算、比较等一系列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通过独立探究得到平方差公式,还能体验到问题到结论和方法之间的精彩过程,感悟数形结合思想的“魅力”。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经历这样的探究活动,能逐渐形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发现、猜想数学结论的良好习惯,理解和领悟数学知识的实质。

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做数学。因为学生在经  历有关数学活动过程的同时,不仅能通过探究发现有关的数学知识,从中领悟到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能发展其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4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堂教学中,提问学生是常有的`事情,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便于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对于提问,大多数教师希望学生的回答是“标准”的,不愿意出现错的答案,特别是各种公开课和讲课比赛中,执教教师最不愿让同行们看到学生的回答出现任何问题。常见的情况是,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教师采取的办法就是快让学生坐下,以免让同行“见笑”,从而怀疑自己的“水平”。很少有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是这样回答的,事实上,这是一个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的好机会,可就是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却被大部分教师白白的放弃掉了。刘坚教授曾反复强调,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充分表达、呈现自己想法与困惑的机会,特别是出现不“标准”或不正确的解答时,更应该如此。他举过下面的一个例子:

案例4“(―3)×(―4)等于多少?”(片段)

老师讲完有理数运算法则后问:“(―3)×(―4)等于多少?”

一个学生说:“等于9。”

师:“好的,请坐。”

另一个学生说:“等于12。”

老师说回答很好。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引导学生学习完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正确答案。这个问题的价值不在于学生回答正确与否,而表现在下面的跟踪调查:

课后调查第一个学生为什么会得出9,让他说说是怎么做的。

该学生说,先从数轴上找到―3这个点,从此出发,向相反方向移动4次,每次3个单位,也就是4个3,于是得到9。

“多么好的数学思维,尽管结果是错的。然而,因为结果是错的,学生往往就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另一个学生按规则做,做对了,就可以得到表扬,这会鼓励怎样的学习文化?”

刘坚教授引述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波利亚的话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则更加千百倍的重要。”《课标2011年版》指出,在教师实施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师生双方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方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这些生成资源包含“正”“反”两个方面,教师不仅要重视正面的资源,更要重视对所谓“反”面资源的利用。

5引导学生关注四个重要过程

《课标2011年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必须让学生参加活动,经历过程。我们所说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成分,并对这些成分做符号化处理,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是一个“数学化”过程;二是在数学范畴内对已经符号化了的问题作进一步抽象化处理。从符号一直到尝试建立、处理和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发展更为完善、合理的数学概念框架,这是一个处理数学模型的过程。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过程,可以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这些过程主要指:

5・1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我们历来十分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但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如果长期采用这种教法,学生就难以学会独立思考,无法体会到一些数学基本思想的作用,形成不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例如,数学概念是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许多老师对概念的教学采取的是“定义+例题”的方式,实质上是在“满堂灌”,最后只能导致学生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事实上,一个概念的形成往往与学生的思考、探索等活动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所以,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经历这个概念的建立过程,不可错失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良机。

5・2知识的应用过程

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解答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同学们的数学能力,养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的习惯,从而促进数学素质的提高。教学中除了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外,还要重视知识的应用过程。在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后,都要设计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对于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师要落实《课标2011年版》提出的“这样的活动应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过程”的要求。首先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提出系列问题,把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运用文字、图形、数学符号等各种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然后引导合作探究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求出数学模型的解,从而得到实际问题的解。在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但使学生明确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而且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化活动展开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使他们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探索新知,学会数学地思考。

5・3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

“综合与实践”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它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他向学生提供了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具有现实性、问题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等特点。这种活动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题材和方法成为可能。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针对问题情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所以说,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5・4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课标(2011年版)》指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逐步积累的。”事实上,“活动经验”与“活动”密不可分,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动经验”。这里的“活动”是“手、脑、口”并用的活动。简言之,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数学教学的过程,经过独立思考、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才有可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对于函数,初中阶段主要研究一次函数(含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针对这几种具体的函数,学生首先学习的是一次函数,在学习完一次函数的有关知识后,通过系统梳理、总结,便可积累以下四种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1)函数的研究过程经验:抽象函数模型――给出函数定义――画出函数图象――研究函数性质――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函数性质的研究经验:借助函数的直观图象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研究函数的性质。

(3)数学抽象的活动经验:学生在函数知识的学习中要经历两次抽象的过程,一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得出函数概念模型;二是在函数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形成抽象的函数概念。

(4)应用函数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有了这些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就可以凭借他们轻松的学习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事实上,这些数学活动经验还可以在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函数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将其创造性地应用到新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去。

要很好地体现和落实《课标(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做的事情很多,但笔者认为,以上几个问题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努力按照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组织教学,就一定能够实现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标。

篇4: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论文

一、创新教学质量方法

(一)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首先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先形成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经过总结和抽象形成理性认识,使客观事物在思维中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整体。这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而从抽象到具体,则是从对象最一般的本质出发,运用以综合为主的逻辑方法,认识对象各个方面质的规定性及其内在联系,从而在思维中再现出作为多样性统一的客观对象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举多个不同的经济现象,但均反映同一规律的例子,通过举例再引入反映这些现象的定理,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要进一步加深对这一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还要做到从抽象再回到具体。这个过程可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完成。如效用论中一个重要的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通过举很多例子加以说明,如吃面包,在其他商品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人们总是感觉第一个面包带来的满足感比较大,而第二个面包带来的满足感却不如第一个面包。还有人们穿衣服,听音乐,甚至谈恋爱时候的一种心理感受,虽然这些属于不同的行为,但是人们的主观心理感受却有共同的特征,从而引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学生掌握了这个概念之后,可以让他们举一反三,强化对这一理论的理解。

(二)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双方进行交流、沟通、探讨,在互相倾听、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学好教师传授的知识,又使教师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了解自己授课的效果。例如在讲“价格歧视”时,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厂商在同一时期对同一产品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这种现象应该说每个学生都遇到过,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举出这方面的例子。然后教师再把厂商实施“价格歧视”的目的这一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进而得出“价格歧视”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种手段,而不是让利。让学生多参与讨论,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加深学习印象,巩固所学内容。

(三)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把有一定相关性的客观事物加以分析比较,以认清现象背后的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在理论教学中,比较分析法是一种生动有效的普遍的分析方法,是我们进行分析、综合和推理的基础。例如,在讲需求弹性、价格与收入的关系时,可以对比“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种现象,同样是价格下降,为什么前一种情况,厂商降价,收入会增加,而后一种情况,农产品价格下降之后,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呢?通过比对和思考就会发现,薄利多销的东西通常是富有弹性的商品,而农产品则属于生活必需品,是缺乏弹性的商品,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下降,厂商的收入增加;而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下降,收入反而减少。通过这两个现象的比较,学生对需求弹性大小与收入的关系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四)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可以来源于一些参考书、网络、新闻、自身的经历等等。案例教学法往往可以将复杂的理论通俗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讲影响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可以列举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说明了随着劳动的增加,由于工人之间的分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边际产量出现递增的情况,但是随着劳动的不断增加,就会出现人多手杂、管理成本上升等问题,从而导致“三个和尚没水喝”,所以边际产量出现递减。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一)“课堂讲授、多媒体与板书”三结合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很丰富,但也很抽象、深奥、难懂,学生难于消化。因此,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教学内容。在理论讲授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多媒体教学,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结合,共同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形成合理的教学手段,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多媒体教学有良好的交互性,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中有大量的图、表,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后,可以节约出大量的教学时间。尤其是涉及画图的时候,运用多媒体工具会比传统的`板书效果好很多,比如我们可以运用作图软件将图、表关键的地方用不同的颜色显示,运用软件上的专门工具将一些复杂图形非常轻松地画出来,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印象,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果能穿插一些有关的视频,则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公式、证明,则不能直接将证明过程一次性地用课件的形式播放给学生看,因为证明过程往往比较复杂,学生一下子难以接受,必须以板书的形式,逐步地讲给学生,让学生慢慢地消化。所以,多媒体教学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根据不同的需要相机灵活地使用。

(二)“重点、难点、热点”三结合

教学重点是课程的核心知识,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容易理解或不易掌握的知识;教学热点是与某时期引人注目的信息或问题相关的知识点。热点问题主要是受公众关注或者欢迎的信息,以及国家出台的重要政策等。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不一定是热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同时也是热点。每章的内容都有主次之分,所以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重点讲解,次要的部分要讲得相对简单。在通常情况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的内容,教师要着重讲,仔细讲,而且要采取多种有效办法帮助学生理解,否则一旦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就会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同时,对于热点的知识,教师应该结合时事讲授。例如讲到“市场结构”的时候,要让学生分清主次。市场结构根据竞争与垄断的程度,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其中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代表了竞争与垄断的两个极端,对这两个要重点讲解,让学生认识到竞争与垄断程度对市场中厂商和消费者的影响。而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选择地讲解。当前市场的热点之一就是打破垄断,促进市场竞争。教师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解释垄断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危害,从而阐述打破垄断的意义。

(三)“提问、讲解、作业”三结合

教师可以在每次上课前就讲过的一些重点内容提问学生,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内容,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在每次讲过新知识之后,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一下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可以发现学生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哪些知识点还需要加强训练。对学生不懂的地方一定要认真讲解,起到强化的效果。同时我们可以在每章结束后,让学生多做一些习题。习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反复的习题练习可以使学生发现并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巩固所掌握的知识。

三、注重教学技巧的应用提升教学质量

(一)肢体配合讲授

肢体语言是通过人体部位如头、眼、手等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们的思想。如今由于大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注意力不集中已成了现在大学课堂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授课的效果。而教师通过手势、眼神、表情、讲话语气等活泼的肢体语言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魅力,让学生产生知识的兴趣。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或者对所讲知识理解正确时,教师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肯定的点头都会起到鼓励学生增加学生自信的作用。因此,有效运用肢体语言,可以增进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并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与有声语言水乳交融,以达到服务于教学的目的。

(二)课堂走动讲课

教师讲课不应该局限在讲台上,应该经常走下讲台,接近学生。如果一个教师每节课都是站在讲台上,保持一种姿势,课堂就会显得单调和沉闷。相反,教师适时地从讲台上下来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密切了师生关系,加强了课堂上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不仅会引起学生听课的注意,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走动讲课并非只是在课堂里走来走去,而是要在走动的过程中捕获学生的信息,及时做出反馈,关注课堂里的每一个细节,针对这些细节安排合理的教与学。对于没有认真听讲的学生起到警示作用,让他们注意力马上回到课堂上。

(三)强化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教师不是唱“独角戏”,课堂气氛是师生共同营造出来的,教师可以用问答互动来改善教学效果。例如,讲“显成本”与“隐成本”的概念时,可以问学生“上大学都有哪些成本”,让学生带着思考去理解概念。通常学生都会想到学费,这是学生花费的实际支出,是看得见的,所以是“显成本”,当学生更深层次地分析的时候,很多人会意识到还有“时间成本”,“放弃了打工的收入”,这也是上大学的成本,但是没有发生的支出,是看不见的,所以是“隐成本”,这样的问答互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启发学生,使之产生学习兴趣。

篇5:高中语文教学质量论文

1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课堂活动中很难有积极的表现,他们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在机械式的记录笔记,他们是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工作中来的。可见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并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为了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去死记硬背,根本没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当然学生的态度是需要进一步的端正的,而同时教师更应该进一步的研究课程改革和教学大纲中的具体要求,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真正的树立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篇6:高中语文教学质量论文

2.1师生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关系,奠定情感基础

在学生们的高中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已经是较为成熟的了,所以他们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都是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的。而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时,如果其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存在偏见,以成绩的高低作为评定学生好坏的标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能会做一些打击学生自信心的事情,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应重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学习环境,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的喜欢语文这门学科,从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2.2更加高效的应用多媒体课件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多媒体激素的出现也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而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也都会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而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应遵循适量、适时和适度的原则,不能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下面我们以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再别康桥》为例,谈谈如何能够更加合理、高效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是徐志摩在再游康桥时写下的,他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到了康桥的美丽景色中,既表达了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使学生们驰骋在他想象的美丽世界之中,而教师就必须采用形象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的语言将这些内容讲解出来。而在学习这首诗歌时,其重点内容就是对其的朗读,那么就应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在网络上教师可以下载一些朗读这篇诗歌的范本,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配乐、暂停和快慢等多种功能,那么学生就能够更加充分的掌握朗读这篇诗歌的技巧,从而提升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应实行分层教学的方法,以保证教学的兼容程度

不同的学生,他们的个人素质水平是有着一定差异的,那么他们在学习语文这一学科时所具备的能力就也是有一定区别的,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往往都是会应用“一个标准”的教学模式的。那么教师通常都是更加重视成绩好的学生的,而忽略了成绩差的学生,这不但对这些学生是不公平的,同时其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整体发展也是会产生消极作用的。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应能够理性的看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应在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兼顾学生的整体情况,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从而提升每一名学生的语文水平。另外,教师还应多为学生安排一些课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们创造更加真实的语文学习环境,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举例来说,学校可以定期的组织一些与语文学科相关的趣味性较强的竞赛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参加,如课文朗诵大赛和语文知识竞赛等,在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也提升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4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我国对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导致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学生从思想上就认为语文这门学科是枯燥乏味的,并且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们也就逐步的形成了语文学习就是考试技巧练习的这样一种观点,而要想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上课之间就应进行充分的准备,设计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们创设活跃并且轻松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切实的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3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其效率的高低对于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的,而为了更加及时、有效的解决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就必须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的运用各类多媒体课件,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篇7:语文教学质量论文

一、挖掘教材资源

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工具书、教学挂图、配套读本等丰富的内容资源。教科书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教材本身的内容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有效的资源平台。我们要坚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教教材”。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一是要科学把握教材,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是要尊重学生思想,充实教材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努力使自己准备的课程资源与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学生个性化的课程资源相融合,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

二、整合学科资源

让学生用不同手法表现同一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学会思维迁移、综合实践、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诗歌以及抒情写景的美文,往往需要音乐来引领学生走入诗人所描写的意境,烘托气氛,让学生借助音乐加深领悟的深度。在语文课堂上无法实现的梦,可借助《品德与生活》平台拓展教学的外延;同时,可以利用语文阵地,丰富《品德与生活》的内涵。巧妙地进行两者间的整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除此之外,语文学科还可与数学、科学、体育等学科内容有机融合。

三、开发生活资源

语文来源于生活。人一旦脱离了社会生活,语文能力也就丧失了生活的土壤。语文教师应当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日新月异,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开发生活资源:

一是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我们在强调学习氛围的同时,更应使环境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二是追求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内容。首先要把课堂融入社会。教师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寻找出有效的介入途径:可创设一个情景或事情的开端,引导学生设想事情的发展和结果;可提出如“上网的利弊”“学生该不该用手机”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辩议讨论;可结合日常发生的新闻事件开展即兴口头作文等等。其次让艺术再现生活。课堂中可通过唱歌、赏画、演剧、看电视片段,来启发引导学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新的作品。

三是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语文教师要合理有效利用校园、教室等学校环境场所,利用专栏橱窗、墙壁走廊、雕塑建筑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并赋予生命的活力,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四、共享网络资源

而网络资源以其独有的优势,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和充分阅读与习作的平台。多媒体制作的阅读资料,可以借助绚丽的色彩、形象的动画、生动的语言、美妙的音乐等,吸引学生,激发其阅读兴趣。如教学《开国大典》可利用网络资源———电影《开国大典》的图像、声音、色彩、音乐、语言、情节、背景活动等再现当时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大大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借助网络资源,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材料。

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读物可以利用网络查找,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专题阅读网站,引导学生进行网上阅读。阅读时可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将读书笔记摘录记写在QQ空间或博客中。还可用网络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在班级的Q群里进入同学的QQ空间或博客,互相观摩读书笔记,投票评选最佳读书笔记。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在课堂上打开优秀的读书笔记,让学生观摩欣赏学习,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互联网为学生展现了大量生动的信息素材,为学生习作创设了有利条件。

面对网络上无限的信息,学生通过浏览,可自由选择适于自己习作的素材。习作评讲前,教师可先让学生把习作传入QQ空间,在留言版中给自己习作文评分,再引导同伴当小老师,相互浏览阅读评价,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利用地域资源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地域文化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创造性地活用教材,充分开发地域文化资源,才能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可开发利用本地的历史、饮食、曲艺、礼仪庆典文化等乡土文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地的植物、动物、山川、河流等自然资源,既可利用其进行热爱家乡教育,又可以结合环境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环保教育;利用本地名胜古迹丰富课程资源,开展“游名胜,学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才能不断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进一步促进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篇8: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摘 要:现有的在校学生将是21世纪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目前的教学质量和效益将在未来的世纪得到检验与评价。21世纪是高科技社会,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良好的国民素质。这素质包括道德性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三大部分。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教学质量

今天的体育教学如何适应21世纪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学校体育课的现状及预测未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提出当前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设想。

一、学校体育课现状

多年来学校体育课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教学改革得到蓬勃开展,学生的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但也存在着师资不足、经费短缺、设备简陋等问题,存在着教学原则、教学组织与手段等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在众多矛盾中,课程设置、教学时数不妥是突出的。通过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分析,可以看出两个特点。

1.田径、体操、三大球、武术约占总课时的75%~80%。

2.各类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时数相似并多年不变。

学生对大中小学教材的多次重复感到厌烦、枯燥,如前滚翻,一滚就是几年十几年。队列队形练习更是每节课必有,学生对田径、体操为主的体育教学已经没有兴趣。结果是体育课练习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经常请假,有的出勤不出力,许多练习都是在教师督促下勉强完成,效果甚微,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我们不能把体育课变成迁就学生兴趣的自由活动,但也不能大量安排明知学生厌烦的教学内容。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用具、饮食、着装都会发生巨大变化。打羽毛球已司空见惯,台球风起云涌。但这些学生非常愿意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在教学计划上却没有或课时很少。只是希望增加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更快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21世纪人们对体育锻炼的欲望

1.未来社会随着生产自动化的发展、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除极少数工作外,繁重的体力劳动将大幅度减少,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要有大的提高,就需要人们具备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快速的行动等素质,而单纯的大力量一般耐力素质相对减少。而面对这个需求变化,学校体育教学如何训练、如何去完成,是个不能忽视的课题,现在就应该着手研究。

2.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生活的富裕,现代化电器进入普通人们家庭,每年节假日由59天增加到110天,人们自由支配的余暇时间增多,参加体育活动的物质、精力、时间上得到充分保证。(体育教学论文 )由于工作、生活条件的变化,人们在体育观念和态度上有了较大的变化,更加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对体育、娱乐有了更高的欲望,将会投入更多的财务和时间参加体育活动,提高健康水平。这些活动的基础要看学生时期体育课上得质量如何,在体育课上学到了哪些终身受益的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掌握了哪些保健措施和运动处方。

三、调整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培养21世纪优秀人才

调整课程设置和课时计划,使每个高中或大学毕业生都能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项目,这些项目要符合本人的各方面条件,又便于开展。因为现在教材中很大一部分内容将受到场地、器材等许多条件限制,很难开展。学校体育的教学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使他们将来成为朝气蓬勃的优秀人才。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体育课程设置应随着条件不断变化经常增、添、删、减,只要符合教育目标,采用哪些教学方法、手段,增加哪些教学内容应结合本地区的气候、本校的场地、器材、设备,学生的健康水平、师资力量来决定。

调整体育系的课程设置。如何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是特别重要的,这种能力的培养,体育系的课程设置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将来工作的实际需要,近几年体育系的教学计划已做了较大的调整。本人认为,教学计划中还应该有增强学生勇敢、坚毅气质和锻炼独立生存能力的体育活动,这些项目课时不应多,但应有,目前体育系教学计划没有这些内容,将来体育教师就不会、不知、不懂,这样会给体育的教学改革带来巨大的困难。总之,现行体育系的教学课程设置,既要开设锻炼效果好、占用课时多、学生终身受益的重点课程,也要开设课时少、要求条件高的一般课程,还应开设培养欣赏能力,适应未来人才素质的介绍课程,以便尽快适应21世纪体育教学的需要。

体育教学改革不是方法、手段的改革,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几十年来,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经历了男女分班,强弱分组,测血压、量脉搏等多种方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只要教学内容没有较大的变化,就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应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条件的急剧变化进行及时调整,按21世纪人才素质的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更受师生欢迎,更科学,融竞技、娱乐、健身三大功能为一体的课程结构。

篇9:民办高校教学质量论文

一、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现状

民办高校教学评价边缘化越来越严重,主要体现在对评价结果的不重视上。部分民办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指标在教师评价中所占的比例严重失衡,以科研为导向的评价模式使教学评价处于尴尬境地。近年来,很多民办高校为争取高质量生源,有心对教学质量进行改进,但成效不大。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质量影响着培养人才的重大任务。民办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也逐渐重视起教学质量这一环节,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成为这些学校现在所面临的难题。教学质量作为民办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暴露出来。规模的扩大与教学质量之间存在反方向发展的趋势。因此,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二、师生评价的发展与现状

规范高校管理工作、加强民办高校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已经成为现在教育改革重要的一面。虽然师生评价的发展已有一定的时间,但是很多民办本科高等学校只是关注师生评价形式,强调外在,缺少实质性内容。也有的民办学校过度依赖评价的数据反映,不从实际出发,并未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种弄虚作假、不讲求事实的做法是没有发展前景的。很多民办高校培养的是“市场对口型”人才,这些毕业生在就业时的去向往往是专业型的企业,但民办高校更多的是沿袭传统的也就是公办大学学术型本科的要求,这样的评估工作只会让民办本科高校被引导到公办高校学术型的方向上去。

三、从师生评价角度分析民办高校教学质量

在民办高校教学质量改进的过程当中,学生评价有其独特的意义。学生评价不等于学生评教,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它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评教”这一个方面。比如:有些民办高校为了跟上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往往会开设一些学校领导认为很重要的课程。但从学生评教的结果中我们得知,学生对这些课程的评价并不如预期的效果好。学生的考核成绩也并不尽如人意,以至于影响了一所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原因就在于这些所谓的“好课”在被纳入教学计划前,没有考虑到学生对课程的接受能力和喜爱程度。因此,我们认为,学生评价不等同于学生评教。一般认为,影响民办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能力高低、工作态度等。不可否认,教学工作是提高与保证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从实际与客观的角度出发,教师只能作为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变量,能否提高教学质量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学生自身。只考虑学生评价,导致了价值主体之间的错位关系,将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矛头直接对准教师,让教师承担全部的责任是不客观的。民办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的素质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师与学生产生了摩擦,教师又不会“讨好”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恶意”给老师特别低的分数,就算教师的教学工作本身不存在什么问题,也会影响今后师生的相处,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对学校的教学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为了不影响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这种单一的、有失公平的评价方式应该加以改善,也就是说在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之间应该增设一个中介的角色,使得两个主体之间既紧密联系,又不影响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学质量。有些民办高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一方面,从课堂教学、学术环境、评价、作业量、目标、标准与技能发展等方面对教学信息进行收集,并要求学生从总体上评价所学的课程,提出改进课程的意见;另一方面,主要是调查学生对各种教学服务使用的情况,从而对学校提供的各项设备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这样一来,学生成为了评价与价值的双重主体,主体角色的高度统一提高了学生在教学质量中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监控系统与改进方法可以和学生经验数据库的常模进行对比,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民办高校的教学水平得以稳步、持续地发展。民办高校的教学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这一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很重要的,会对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和学生作为此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将“重在评比”变为“重在改进”。有些民办高校开展的师生评价流于形式,并未重视评价的真正目的,忽略了后期的改进完善工作,使得师生评价对教学质量的帮助效果微乎其微。在师生的互评中,我们知道,很多民办高校存在的问题不是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的落后,而是没有找到适合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合理方法,只有从实际出发,真正了解其各自的需要,帮助教师进行整改和总结,才能对症下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校可以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适合学生学习、能被多数学生接受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民办高校应该抛开政治、经济的干扰,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更具人文关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优化学习状态,这是鼓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在学生评价中表现出色的教师,学校应该给予其相应的奖励,以鼓励其他教师对工作中的不足加以改善;对于教学质量一般的教师,学校应该提出互助政策,帮助其完善教学工作;对于在学生主体中口碑不太好的教师,学校应该加大帮助力度,找出深层次原因,提出针对性意见,而不能简单地“一评了之”,不管后期工作。

四、完善师生评价体系

首先,要完善师生评价体系,就要呼吁全体师生参与到学校日常事务的管理中,加大倡导力度,在参与过程中,可以增强师生作为教育主体的意识,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两者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能力。其次,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它是教育理念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其主要体现为学校将学生和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真正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就应该具有多重性,也就是科学性、发展性与可操作性,将三者结合起来,内容全面的评价体系对于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再者,要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将传统方式与创新性方式相结合。传统的评价方式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但也有不合理、不顺应教育改革的弊端。在创新的评价方式之下,必须寻求多方面的提升方法。组织师生评价工作,不管是从客观还是从主观上来说,都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举行师生座谈会,从学生与教师角度出发,了解双方之间教与学的现实需求,有利于寻找解决的途径。

篇10: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不断发展,这也促进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不断地进步,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必须建立高效的数学课堂,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

课堂教学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这样不仅可以使老师与学生感到轻松,还能让小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充分的把握数学相关知识,为小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定的基础。因此,本文就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提供几点措施。

1灵活运用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1.1分清教材的难易知识点:教材是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每一位老师讲课的参照依据。教材当中的知识点,必然会有难易之分,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教材的知识点有充分的认识,采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把握每个知识点,让小学生学习数学变得不再困难。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的两位数加减法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10+10”、“20-10”之类的加减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两位数加减法的特点时,然后在进行“13+12”之类的讲解,让小学生有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1]。

1.2将教材的知识前后结合:数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着关联,如果老师按部就班的把整本教材讲完,表面上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在讲完后面的知识的时候小学生有可能会把前面的知识忘掉,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小学生学完整本教材却感觉什么都不会的现象。因此,老师应该充分的把教材的前、后知识相结合,让小学生对教材有个整体的把握,保证小学生使前后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的加减混合计算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一下前面加减法的学习,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做一些加减混合的题目,找出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知识得到巩固,还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帮助,提高课堂效率。

2优化教学方法,营造高效课堂

2.1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由于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课堂都是以老师为主体,整堂课就像由老师一个人在上课一样。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小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的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实物,来发掘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并说明为什么会是这种图形以及这种图形的特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也可以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2.2采用多媒体实施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将有效的.走进课堂,为小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教学方式。小学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多媒体实施教学,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四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的复习课中,由于空间图形的抽象性,老师很难将其表达出来,即使能够表达出来,但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足,无法充分的对知识点进行了解,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困惑,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时老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实施教学,把空间图形形象的展现在屏幕上,让小学生一目了然,感受到数学图形的奇妙之处,使小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这样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3.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小学生对某件事物具有高昂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探索。要想培养小学生对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应该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让他们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2]。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设计,并且结合实际,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数学资源,将钟表带进课堂,这样能够使学生直观的观察每个指针的特点,先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老师可以继续提问学生:“秒针转一圈时分针转多少、时针转多少”等一些问题,小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既了解了钟表中时、分、秒的特点,也可以巩固除法的运算。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能够有效的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知识,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充分发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做到时时学数学,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了基础。

3.2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为以后的生活带了极大的便利。小学生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采取措施不当,可能会让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对以后的学习与生活都造成极大的困难。因此,老师在教授小学生的教材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学生习惯的培养,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激发小学生的上进心,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小学生渴望获得知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结语:综上所述,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格外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构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为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发展提供高效的平台。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成益林.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吉林教育.2014(10)

[2]欧喜生.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

篇11:高职教学质量论文

高职教学质量论文推荐

一、三所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一)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1.树立“和谐督导,阳光督导”理念。以“理论讲授课-实训指导课-作业讲评课”为主线,强化基础理论课和实训指导课的督导力度,突出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一是随堂听课,督查重点是新进教师、青年教师和外聘教师的授课情况。二是非常注重学生作业、作品展评环节的督评及结果运用。三是每两周举行一次教学督导列会,小结教学督查整体情况,完善不足之处,并及时反馈给二级院系,限时整改。

2.参加教学质量检查。参与期初、期中、期末教学常规检查,检查结果在世界大学城上公布;参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审核、修定等工作。聘请省内外著名的湘绣专家、湘瓷名师和根雕大师作为学科带头人、督评专家,提升督导队伍素质。

(二)湖南文理学院

1.成立教学督评专家组。成员由18位专家组成,主要来源于校内退休教授、校外专家学者,分为文科、理科两类进行日常教学和专项督导。“督教导教”是重点,实现“抓教风、促学风”之目的。对新进博士生、硕士生进行重点听课、评教和督查,并通过举行各种教学竞赛、教学比武等系列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创新教学督导模式。教学督导模式实施“学校-二级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三级教学质量监控模式,分值比例分别占10%、40%、50%,发挥二级学院和学生教学信息员在教学评教中的主体作用。

(三)吉首大学

1.成立教学督导团。督导团由21位专家组成,两年一聘,分为文科、理科两个小组。督导专家每月听25~40节课,每节课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助。督导成员外出学习、考察、调研等活动配备相应经费。

2.教学质量监督制度适用性较强。督导工作在确保教学运行、质量监控以及毕业论文质量把关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首先,随堂听课评教结果权威性高,教师的职称申报评审与课堂教学质量挂钩。其次,通过举行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等系列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再次,参与新进教师面试、试讲环节的质量把关和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估工作,也参加各二级学院教师教学质量的年终考评工作。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策略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比较健全的,教学督导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

1.教学督导结果运用不明显。教学质量监控结果不能真正与教职工的绩效工资、评先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相结合,缺乏权威性,督导结果运用不明显。

2.督导力量亟需加强。督导室在岗人员仅4人,缺乏一支专业的教学督导工作队伍;且随着逐年招生规模的扩大,督导工作的任务相应增加,督导人员力不从心。

3.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力度不够。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关键资源,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院青年教师较多,教学经验普遍不足,教学文件与教学实际脱节现象较重;随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指导环节较薄弱,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力度不够。

4.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待优化。目前,学院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由学校、二级院系和学生评价三部分组成。指标体系的量化考核主要分值是院系评分和学生评分,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有待优化。

5.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资源运用不够。世界大学空间城以其灵活开放、资源丰富等特点,使其较适合高职教育教学需要。但就教师使用情况来看,利用率、利用层次和点击率较低,师生互动较少,没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6.教学激励力度不够强。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够高,激励力度不够强,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教师能从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得到的实惠不够明显。

7.教学督导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知识面不够广,工作方式方法趋于单一,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二)有效策略

基于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本次调研的思考,结合高职教学督导工作中的实际,着手改进和完善的有效策略有以下八个方面:

1.成立教学督导专家委员会。教学督导专家委员会在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直接领导,成员由校内外相关行业专家、学者、教授组成,分为理论讲授和实训实习指导两大类,围绕日常教学质量监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学院发展决策提供咨询建议等方面开展工作。

2.教学质量督导结果作为教师的绩效工资、评先评优、职务升降、职称申报评审等方面的考核指标,体现教学督导结果的权威性、针对性和运用力度。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青年教师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仅凭督导室的力量难以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需要学校、院系、教研室以及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群策群力,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和取长补短。加强教学管理,定期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对教学存在的问题给予诊断分析,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改进措施,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和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工程,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4.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三个方面改进:

(1)提高教学督导评价的准确性和比例。一是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督导理念,采取“督、导、评”三者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其中“督”和“评”为手段,“导”为目的`,既注重“督”的方法,更突出“导”的力度。二是增加听课次数,深入和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课后及时沟通交流,肯定优点和长处,指出缺点和不足,准确全面评价和提出改进措施。三是增加交叉听课的比例,争取做到教师授课由多个督导专家听课,最终得出综合评价分数。四是积极参与各二级院系的教学教研活动,了解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指导和建议。五是提高督导评价分值的比例,由15%提高到20%。

(2)重视和加强二级院系的评价。各教学部门应根据自身情况,完善和细化各项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严格按照评价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考评,做到公平公正、客观事实和有据可依。

(3)规范学生评教评分。为减少学生评教评分的随意性,一是要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正确引导学生评教和打分,杜绝情绪化评教,按照教学实际效果,对授课教师进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三是适当增加学生评教的次数,提高评教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5.以制度化促进教师充分利用世界大学城的资源优势。一方面要加强大学城空间教学的过程管理和跟踪反馈,建立完善网络督教评教机制,加强与授课教师的交流和沟通,提高教学督导工作的实际成效;另一方面要提高利用率,课堂教学与大学城空间要紧密结合,提高利用率和教学优质资源共享程度,发挥空间教学优势。

6.充分运用监控室的辅助作用。监控室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常规教学督查的有力辅助手段。教学督导人员既可深入教室现场进行常规教学质量督查,也可在监控室进行巡查、监控,且在同一时间看到全部教室的教学实况。二是督导工作人员开展听课评教的主要途径。听课人员既可到教室听课,也可在监控室听课。同时,通过网络链接,不受空间限制,在办公室也能进行听课。三是具有及时监督和储存作用。通过IP电话,可以直接与授课教师进行对话,促进教师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每两周对系统自动存储的声像记录进行整理,按时间和类别存档,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7.加大提高教学质量的激励力度。结合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激励措施主要是:

(1)积极开展教学水平提升活动。通过积极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等系列活动,对教学水平有明显进步的教师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营造良好教风,促进学风,提高教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加大教学资金投入。为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在课时津贴、科研经费、职称申报、评先评优等方面向一线教师倾斜。对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优、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设立特别教学贡献奖,每年评出3~5人,奖金2~3万元,鼓励教师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3)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施行教师的岗位聘任、绩效工资、课时津贴与教学质量挂钩,对教学成绩突出而职称低的教师,可采取低职高聘,激励能者;对职称高而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可采取高职低聘,处罚庸者,从而鞭策平者,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激励机制。

8.加强督导队伍建设。一是教学督导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二是定期对督导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和派出学习进修,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督导队伍。三是加强与国内外高职院校的学习交流,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提高服务师生本领。加大对教学督导工作的人才和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教学督导工作持续发展。

篇12: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论文

一、研读文本,把握主题

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并不是那么简单,有的课文比较明显,一眼就能看出其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有的课文思想感情的表现很隐晦,需要根据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当时的情感态度才能深入领会。所以,要想上好语文课,教师就要先具备研读文本、把握主题的能力,以为学生深入领会文章内涵打好基础。

二、明确目标,精心设计

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语文课堂中如果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就相当于明确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能使教师教得游刃有余、学生学得自然放松,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方向,就会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会合作得很轻松、愉快,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很好。在确定好教学目标以后,教师就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心设计教案,从而使课堂教学能够有序进行。课堂设计离不开对文本的准确把握和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语文教学才不至于偏离方向。例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课文时,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学生刚开始学比较陌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我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研究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一是掌握文章的生字、生词,使学生能够积累运用;二是根据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线索脉络;三是学习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学会运用这种手法来描写人物;四是深刻领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味情感背后的深刻背景。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再分层次设计课堂结构,使学生在明确的方向下、严格的结构层次中完成了教学任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必要严格按照预先设定的教学方针去实行,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随时调整教学目标和设计方案,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科学性。

三、推敲词句,品味语言

推敲文章的"语言,领会语言背后的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一环。因为语言是组织文章的重要因素,是表现文章情感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懂得欣赏文章语言的魅力,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那么,教师应通过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体会语言呢?我们知道词语的内涵不能孤立地去理解,必须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把握,因此,要想能够准确体味字词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就必须先领会字词所在句子的含义,更深入地说即是要先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如何去体会呢?首先,学会读。我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读的多了,才能正确把握语句在文章中的内涵,领会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其次,定位,即定位词句的类型。通常来说,词句有以下几种类型:通过修辞手法来表达含义;通过词语的色彩来表达情感;通过具体的动词修饰来体现思想。要想真正去体味词句的含义,就要通过词句的类型来识别定位,找到分析词句的切入点。

四、在语文教学中及时渗透作文训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即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能够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作文训练就是运用语文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语文能力的提升并不是靠上一两节作文课就能实现的,还要靠平时语文课堂的训练。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章都是经典的范文,不仅在思想情感上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写作技巧、表达方式上都是学生学习的良好范例。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作文训练及时渗透进去,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使其能够为自己所用,进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广大语文教师应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和改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篇13:小学体育教学质量论文

1目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体育课堂的教学氛围比较枯燥,大多数的小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才会进行一些体育活动,不敢玩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质量;其次,许多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讲授如何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能集中注意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最后,一些教师还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将自己处于主导地位,不能和学生进行适当的沟通和交流,常常由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些体育锻炼,几乎没有互动的机会和时间,这样就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不能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篇14:小学体育教学质量论文

2.1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因为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比较强烈、兴趣较多、爱动爱玩的特殊时期,所以,体育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体育教学内容,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还能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经过许多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实验证明,小学生比较喜欢游戏教学法,因为游戏教学法是一项具有创造性和主动性的特殊体育活动,这和学生好动爱玩的性格相符,所以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愿意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容易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

2.2选择和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为了给社会培养出更有发展潜力的综合人才,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对小学体育教学而言,确保小学生的身心得以全面发展是最重要的任务。要想使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就需要教师选择和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这时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添加适当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从而有效的完成体育教学目标,有效实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3体育教学要做到规范化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使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需要对教师和学生做到合理的规范。对教师的规范主要包括规范教师的教学设计、规范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规范教师的教学评价以及规范教学场地器材的布置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可以顺利完成,从而实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对学生的规范主要包括规范学生在课堂上应遵守的常规,比如规范学生听课、规范学生练习,还包括规范学生器材的布置以及规范学生的自主探究等。所以,体育教学做到教学规范化,这样才可以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4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所以体育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比如,在教学“100米接力赛跑”时,体育教师首先要清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掌握100米接力赛跑时的正确姿势,提升学生快速跑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调力和灵敏度。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竞赛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的起跑姿势和背向以及侧向听声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2.5增加课堂教学互动活动环节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师要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增加互动活动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多交流,尽量为学生组织一些可以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活动,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6强化小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只有学校具备专业的体育教师,才能高质量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因此,学校在选择体育教师时要注重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学校还要适当的开展一些培训活动,提高在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体育教师之间还要多沟通交流、互相学习,有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3总结

为了有效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实行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上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选择和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活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做到规范化,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发展,有效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篇15: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研究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研究论文

摘要:为了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文章从教学内容、课堂环境、学生自身分析了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因素,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将语文教学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改进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注重学生的人格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教书育人、陶冶情操的学科,学习语文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然而,在语文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需要不断地提升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更新课堂教学的模式和策略,以满足现代教学理念及新课改的要求。

一、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教学的内容背离了生活的实际内容。目前,初中学校在设置语文课程时,更多的只是进行教学,通过教师的上课,让学生掌握语文的相关知识点,没有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去思考,学生没有真正了解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无视了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思想教导的重要性,最终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二)课堂教学环境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对于现代的初中语文课堂来讲,由于受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及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感到非常厌倦和乏味,再加上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理解知识的情况,不考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导致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弱,不利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三)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乏味的教学氛围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单一的教学模式制约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被动地听讲,并没有真正地自主学习,极大的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再加上教学方法的制约,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将语文教学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学科。所以,教师要将语文教学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语文文化的陶冶和文化底蕴的熏陶。语文对于学生不单单只是作为应对考试的知识内容,更加要注重的是将教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使学生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并深深地被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吸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的文化背景及学生的人格发展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还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教学活动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能力。(二)改进语文教学的方法和课堂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根据初中阶段语文的教学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生活,制定教学内容和教案,来优化教学的方法,改善课堂环境。在语文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和教师进行互动,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语文教师除了要掌握好的教学方法外,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引导学生,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来。其次,教师还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使学生认清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并自主学习,多阅读,多写作,主动地去分析和理解课文的含义,掌握知识,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养成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最后,教师要主动地和学生沟通,通过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深化改革,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四)注重学生人格方面的培养。语文教学不仅是对学生知识的灌输,也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其人格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广泛的爱好和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对学生的错误要悉心教导,而不是严肃呵斥,还要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言,提出意见。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活动,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这样,学生的人格发展才不会受到制约。

三、结语

本文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影响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办法。认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首先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完成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再次,语文教师还要不断地更新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大效果;最后,语文教学还应多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知识的同时,能更好地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爱.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教育论坛,(5):65.

[2]杨秀英.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学术交流,2016(2):117.

[3]唐冬梅,姚利民.学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11):7-9.

篇16:高年级本科生教学质量论文

一、课前进行充分的授课准备

(一)合理确定授课内容

“因材施教”中的“材”不仅指学生自身的素质,还应该包括学生在不同时间段的不同特点。高年级本科生具有一定的数理基础,因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重点讲解思路、原理等,而对于一些具体的过程则可以略过。同时,高年级学生的个人发展路径更加清晰。除了一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课程成绩提高学分成绩,增加保研成功的概率外,大部分学生(包括考研、留学及直接就业的学生)的未来发展已经不再受学习成绩的直接影响。因而,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适当增加应用型内容,并对考研专业课及面试中经常遇到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势必会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主动地进行深度备课

由于高年级的课程多为一些专业课程,不像基础课那样有非常丰富的教材、课程资源可供选择,这就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将知识点深谙于心;另一方面,要合理地安排好讲授结构,并做好课程内容的更新。

(三)严于律己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例如,如果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那么教师就应该坚决杜绝上课期间接打手机、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等现象。总之,学生在看到教师认真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以后,也会用相似的勤奋和努力来对待课程,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

二、注重授业与传道、解惑相结合

韩愈的《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指出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2]教师的职责包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即传道),传授学业技能(即授业)和帮助学生解开迷惑、为学生指点迷津(即解惑)。这三个方面并列而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述的课堂教学即属于其中的授业范畴。要达到良好的授业效果,就需要其他两个方面的密切配合。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更侧重于科研成果的产出、教师的教学收获与付出不成比例、学校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监督缺位等原因,部分教师不愿意将很多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传道和解惑了。尽管如此,笔者在教授“航空测试系统”课程时的一个案例仍然使笔者坚信: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传道和解惑必不可少!笔者在课堂上发现这样一个学生,他特立独行,表情冷漠,作业应付,成绩中等偏下。但通过课堂上的几次提问后,笔者发现该生具有优秀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笔者断定,该生可能在思想上出了一点问题。因而,在一次课后,笔者主动邀请该生共进午餐,并分享了自己的大学经历。该生在吃午餐的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然而两天后,笔者收到了该生发来的一封长信。他在信中吐露:自己对社会及校园中一些不良的现象不满(如就业中存在“拼爹”现象,平常努力比不过考前突击等),并因此产生了消极的情绪,于是开始应付所有的事情,包括上课、作业、考试甚至就业。笔者针对这一情况与该生进行了多次当面的交流。一方面,劝告他不能以偏概全,不能过分地关注社会的阴暗面;另一方面,鼓励其多付诸行动,养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抛弃,不放弃”的习惯。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引导,该生不仅在学习成绩上有了较大提高,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三、善于利用行业专家的优势

授课教师是课堂讲授的主体,但并非课堂内容唯一的提供者。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通过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并且参与作业的判定,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笔者讲授“航空测试系统”课程中的“姿态测量”为例:在该章节中,陀螺仪的原理及相关应用是重点,同时也是本课程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之一。然而,由于陀螺仪在科学、技术、军事等领域特别是武器装备领域的特殊作用,导致能够公开参考的内容比较有限。为了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笔者邀请了研究陀螺仪的同事进行授课。该同事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在不涉及机密的前提下向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陀螺仪的原理、历史和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等相关知识,使得学生对此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同时,笔者还邀请该同事审阅了几份与陀螺仪相关的调研报告,对学生的调研结果进行了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

四、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加强与学生课下的沟通和交流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QQ、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以人人网为代表的SNS(SocialNetworking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网站)社交网站以及以微博为代表的广播式社交网络平台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学生是新式沟通媒介的追捧者与庞大的使用群体。相比于传统的沟通方式,网络沟通媒介具有突破时空限制、海量信息资源传播迅速、沟通氛围轻松等特点。因而,如果教师在课外能够利用好这些新兴的网络沟通媒介,则可以将对课堂知识及其他内容的讨论延展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同时提高沟通效率。比如,可以建立课程教学的QQ群,所有学生都可以在群里提问;同时,QQ群也使得问题的讨论结果可以呈现在所有成员面前,从而对一些共性问题起到高效、快速解答的效果。

五、建立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

高年级本科生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自我认知,渴望得到外界的尊重、肯定与认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努力为其营造一种平等、互尊的氛围。比如,授课教师记住班级所有同学的姓名,在考核方式及课堂纪律的制定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等等,这些对于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有重要作用。课堂讲授是目前高等院校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及平台,然而,课堂讲授不是孤立的,发挥好课外作用对其大有裨益。针对高年级本科生的群体特点,结合实际的课程教学实践,本文探讨了发挥课外作用的可行的方式、方法,此类课外作用的强化都可以助推高年级本科生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 高职教学质量论文

★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 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探讨论文

★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论文

★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研究论文

★ 如何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论文

★ 教师如何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论文

★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 高职体育教学质量控制研究论文

关键词: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推送

新闻推送